作者:鄭靜宜著
開數:18
頁數:448
ISBN:9789861914060
重量:750
出版日期:2011/03/14
...網 路 書 店...
📌博 客 來:https://reurl.cc/jRyp02
📌三民書局:https://reurl.cc/KXlDGm
📌誠品網路書店:https://reurl.cc/QWEDyb
【榮獲考選部國家考試命題參考用書】
書籍介紹
我們每天都可以聽得到的語音,其中蘊含什麼奧妙呢?各種語音(子音、母音)應該怎麼分析呢?華語和英語以及其他語言的語音有何不同呢?聽和說之間又有什麼關連呢?
本書共有十八章,內容涵蓋廣泛,包括物理聲學基礎、語音信號處理、語音學、聲學分析和語音心理聲學等。並以本土語音的特性分析為主,同時兼容並蓄地涵蓋其他世界語音,是有志於從事語音聲學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參考工具,更是語言治療、語言學學生學習語音聲學的最佳良伴。
作者簡介
鄭靜宜
學歷: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溝通障礙學博士
(University of Wisconsin-Madison,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ve Disorders, Ph.D.)
現職: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聽力學與語言治療研究所副教授
經歷: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系副教授
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聽語障礙科學所兼任教授
目錄
chapter 1 聲波
chapter 2 聲音信號與系統
chapter 3 聲學共振系統的理論模式
chapter 4 語音信號的數位處理
chapter 5 語音聲學分析科技的演進
chapter 6 母音的聲學理論
chapter 7 母音的聲學特性
chapter 8 塞音的聲學特性
chapter 9 摩擦音的聲學特性
chapter 10 塞擦音與華語捲舌音的聲學特性
chapter 11 鼻音、鼻化母音與邊音等其他語音的聲學特性
chapter 12 超音段的聲學特性—聲調和語調
chapter 13 超音段的聲學特性—音段時長、言語速度和節律性
chapter 14 嗓音音質的聲學分析
chapter 15 語音聲學的臨床應用
chapter 16 語音的合成
chapter 17 由語音聲學推論語音的製造
chapter 18 當語音知覺遇到語音聲學
附 錄 1 華語子音表
附 錄 2 台語子音表
附 錄 3 音階(musical note)、半音(semitone)和頻率(Hz)的對應表
推薦序
好多年前,當我還在英語系念大二時,我開始接觸語音學。那時,我讀了Peter Ladefoged (1975)的A Course in Phonetics,其中有一章Acoustic Phonetics,是我最早接觸到頻譜圖等語音聲學的概念。那時,讀這方面的材料有很大的困難,主要原因是我的周圍沒有人有聲紋分析儀,也沒有人懂得夠多來幫我排難解惑,所以看著書裡的頻譜圖就只能憑想像「紙上談兵」了。
後來進了台大念心理研究所,黃榮村老師剛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修回來,所裡也買了一台KAY的聲紋分析儀。我趁勢央求他幫我開一門「語音聲學」,記得他也答應了;只不過或許只有我一個學生,大概只上了一次課,就停開了。更要命的是,黃老師在那僅有的一節課裡,好像都在演算數學,黑板上寫滿了微分方程式,讓我這個數學很差的學生不知所云。既然課沒了,聲紋分析儀也沒去碰了。
到了威斯康辛大學念博士時,第二年幫老師做資料分析,就開始有機會操作KAY的聲紋分析儀。更好的是,我們有大師Ray Kent為我們開語音聲學,因此就有了比較扎實的訓練。當然,這門課談到許多物理學的知識,缺乏數理背景的我,念起來還是感到有些吃力。幸好,我有實作的機會,經常在Ray Kent的實驗室把預先錄好的錄音帶輸入儀器裡,然後用碳紙「燒出」聲紋圖來;燒的時候,味道嗆鼻,必須戴著口罩才能忍受,而且做一張圖,大概也要好幾分鐘,十分費事。
我們那一屆的博士班學生算是滿幸運的,因為所裡開的言語科學系列,除了語音聲學外,還有語音知覺以及言語發聲等兩門課。若把碩士班的Motor Speech Disorders加起來,我們的言語科學訓練應該是相當堅強的。但必須知道,如果沒有語音聲學做基礎,這些科目的學習效果都會大打折扣的。雖然我自己的興趣偏向於語言心理學,但感謝語音聲學的訓練,讓我後來的學術研究有了更多的機會做別人做不到的事。
到了我博士班的最後兩年,我們實驗室的論文也和聲學分析有關,後來和指導教授聯名發表了一篇論文,討論apraxia of speech 和conduction aphasia等患者說話的計時控制。那時,我也用Ray Kent實驗室裡一台萃取機頻的儀器(PM Pitch Analyzer)分析中文的句調如何受字調的影響,這篇文章後來發表在中正大學的學報裡。
1990年我博士班畢業後,回到中正大學服務,幸運的接收了一台學校新購的KAY的聲紋分析儀,我已經忘了型號,但肯定的是,那台機器的製圖機已經不必燒碳了。不過機器仍是獨立的裝置,不能和電腦相連,而且機器又笨重又昂貴,大約要價80萬台幣。這台機器的使用者除了我之外,還有我的第一位碩士班學生曹峰銘(目前在台大心理系任教),相信他還記得這個經驗。不過,我所建立的語音實驗室其實設置了好幾套語音分析工作站,都是當時國外採購的語音分析軟體和個人電腦的結合,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威斯康辛大學電機系教授Milenkovic所寫的CSpeech(即現在的TF32的始祖),我的第二、三位碩士生黃國祐(現任中山醫大語聽系助理教授)、鄭靜宜(本書作者)無不精於操作這套系統。當時,一套這樣的系統要有這些配備:外接的濾波器、插在電腦主機裡的A-to-D Card、音響器材、PC,整套設施至少要20萬台幣。機器固然昂貴,但是訓練人才更不容易,所幸前面這三位高足都能從語音聲學的訓練中得益。
1994年我轉任高雄師大特殊教育系,很幸運的是,當時系裡也新買了一套KAY最新版的聲紋分析儀,也就是進入電腦時代的聲學分析儀器,除了有一台體積不算太大的硬體外,其餘的工作都在電腦上進行。這個時代,同我一起和「機器」奮戰的又多了一位生力軍──特教系第一屆碩士班學生劉惠美(現任台灣師大特教系副教授),她和當時我的助理曹峰銘每天都在語音實驗室中「分析聲音」,最後竟然譜出戀曲來,這應該是語音聲學為他們所結出的緣分吧。這個實驗室的過客還包括:黃國祐、王文容(目前是紐約市立大學聽語系博士候選人)、張秀雯(目前是陽明大學醫工所博士候選人)、吳淑華、徐靜音。
2000年我們的聽語所成立,配備也升級了,拜陳小娟教授之賜,我們又有更新的聲紋分析儀,在使用上更方便。不過時代的巨輪從未停止運轉,語音聲學的教育日益普及,不只是本系的學生願意來修課,就是英語系、台語所、華語所的學生都開始加入語音聲學的行列,或旁聽或選課,像英語系博士班陳雪珠(目前已是大學老師)、賴怡秀(高雄大學英語系助理教授)就是兩個例子。更重要的是,網路時代已經把「貴族化」的語音聲學「平民化」了。我要說的就是:Praat的誕生已經宣告語音聲學的教學跨入嶄新的一頁,因為它是免費的軟體,又無需額外的配備,再加上目前各種數位器材的普及,任何一個窮學生都可以在家裡研究語音的聲學特性了。不過,儀器只是資料蒐集的工具,究竟資料的意義何在,仍有賴理論的解釋,因此,深厚的理論基礎仍然不可或缺。
長久以來,語音聲學的參考書籍都以英文為主,中文的著作難覓。現在,鄭靜宜教授肯在公餘之暇寫出這本佳作來,令人欣喜。我在四年前生了一場病之後,就把語音聲學的課交棒給鄭老師了,原因是我的知識和技術已經落伍了,以鄭老師的積極勤勉,才能寫出這麼一本嘉惠於中文讀者的書來。讀者可以發現,這本書深入淺出,觀念的解釋又很清楚,若配合Praat的實作練習,相信未來中文語音的聲學探究必能更上一層樓,且讓我們拭目以待。
曾進興
2011年
自 序
這本書一共包括十八章,由聲學的基礎知識開始,之後介紹語音的數位化,中間的章節則是對於各類子音、母音的語音產生原理以及這些語音的聲學特性做一些介紹,之後幾章是屬於應用部分,如臨床的應用、嗓音分析和語音的合成,最後兩章討論有關語音知覺和產生的議題。由於西文的語音聲學書籍一向多以英語語音為主,本書試圖擺脫這樣的偏頗,希望盡量加入一些本土語言語音的聲學特性資料,然而,因為本土語言方面的研究本就不多,只能以一些筆者之前所做的相關研究和一些博、碩士論文資料供作參考。希望以後本土語言語音的研究能陸續出來,日後就會有較多的題材可資運用。
記得當初和語音聲學結下「不解之緣」,要回溯到十幾年前念碩士班時,一次在曾進興老師的語音實驗室(中正大學心理研究所),他興致高昂地用麥金塔電腦秀了用視覺來觀賞語音的「魔術」,當時看到螢幕上出現的縱橫錯雜的頻譜圖只覺得很新奇,還很天真地說:「哇!原來語音的樣子就像是一條條的毛毛蟲。」之後就一直待在那個實驗室做語音分析的工作,切著那似乎永遠也分析不完的聲音。有時遇到週末假日,想到有些同學都不知道到哪裡去快活了,自己竟還待在那個空無一人的「鬼音實驗室」切音,甚至不免開始自怨自艾,惋惜自己的青春隨著那些螢幕上川流的聲譜圖漸漸地流逝。
回首來時路,沒想到從那時一頭栽進這個領域至今也有十七、八年的光景,碩士班畢業之後就出國念書,當時覺得自己也沒有什麼一技之長,若要勉強說有的話只有語音分析這項,於是自己跑去向後來的指導教授Gary Weismer毛遂自薦,問他的實驗室是否需要一位「刻苦耐勞」(diligent)的語音分析工人(worker),沒想到他居然錄用了我,一開始計時領薪(part-time),之後由兼時轉為兼任助理,就這樣待在威斯康辛大學Waisman Center的語音實驗室中,又做了好幾年的語音分析工作,直到我博士畢業回國。記得當時「哀怨」已不復存在,只剩下感激與認命,慶幸自己還有那麼一點「一技之長」。
所謂「百聞不如一見」,對我而言,語音聲學即是如此的一門學問,對於聲音的感受總覺得較為主觀,一縱即逝、較不真確,若將聲音視覺化的呈現就簡單許多,聲波可以任我用各種方式加以分析檢視,甚至可用再合成加以改變。聲學分析讓我的所見(視覺)和所聞(聽覺)得以交會,對於語音信號的感知得到雙重的認證,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感覺。每當夜闌人靜時,不小心由電腦喇叭重複地傳出那些正在分析的聲音,就會被我女兒抗議:「媽媽,你又在放那些聲音了,很吵耶!」不知曾幾何時,語音分析已經如同吃飯、睡覺,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,電腦中永遠有一堆分析不完的音檔等著我。
語音聲學對於一般人其實是相當陌生的學科,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帶給大家一些探索語音的樂趣,去發掘那些隱藏在那一條條毛毛蟲之中的奧秘。這本書的出版要感謝曾進興老師的鼓勵和促成,尤其是當初對我語音聲學知識的啟蒙。另外,也很感謝碩士班的張智婷同學能在忙碌的生活中,抽出時間來為本書做校對工作。還要感謝我那可愛的女兒—睿琪,能體諒她的媽媽沒辦法在週末假日時常帶她出去玩,還需常常忍受那些怪音的干擾。最後要感謝我的雙親給我永遠的支持和鼓勵。
寫了這本書之後,才體會到之前指導教授提到的「做研究難,寫書更難」的道理。這本書由起筆開始,到目前快完稿了,也又過了七、八年的光景。想寫的內容似乎愈來愈多,好像永遠也沒辦法在最後畫上一個句點。當書愈寫愈厚,字數愈來愈多時,發現錯誤似乎也隨之愈來愈多,雖再三修改,仍不免惶恐。在此匆忙付梓之際,疏漏筆誤在所難免,希望各位讀者不吝指正。有關語音聲學的課題也可多多交流溝通與討論,期盼能拋磚引玉,請各位多賜教了。
鄭靜宜
2011年春於高師大 |
|